洞察
  • 全部洞察

区域公共品牌共建主体如何公平分配利益?看看经济学解读!

价值观点


        在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中,需要多个主体的合作共建,既有区域政府,也有小农个体;既有生产加工,也涉金融服务,庞大的产业链条将政府、企业、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社、个体种植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具备异质性的参与主体串联了起来,但合作主体的异质性这把“双刃剑”始终存在,异质性虽然能够提高合作组织的活力和相对竞争力,但在区域公共品牌超额收益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时却容易产生不稳定,影响区域公共品牌的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存在“聚点解”概念,其是指多个纳什均衡中可能存在的最终均衡解。这个均衡解是所有参与人最容易和最倾向于选择的均衡点。笔者将以此为解,为区域政府在建设区域公共品牌过程中,找准区域公共品牌合作主体的“利益聚合点”提供四种具备经济意义的合作共建思路,并阐述其中利弊以供参考。



  • 均点解:“端水”型平均分配

        “均点解”即传统意义上的“一碗水端平”,强调平均分配,是指在合作双方效用值相等,即参与各方认为区域公共品牌的价值是由多方共同创造的,缺少一方都不行时,双方应平等地分配合作收益。

        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较适用于小农领域,例如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初期,经营主体极为分散,散户众多时,一般会由政府出面引导区域内企业参与公共品牌建设,尤其在某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将区域公共品牌作为一种产业扶贫形式。通过公共部门定向采购或者组织产销对接活动等手段,从公益角度出发扶持小农的发展,如“浙有山川”、“南岳云雾”、“常德红茶”等。但均点解随着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阶段的演变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合作双方的谈判地位与条件愈发不对等,就难以适用了。


  • 纯效用解:“开黑”型团队第一

        在“开黑”等团队对抗型游戏中,不同参与者会通过分工配合取得团队胜利,这在经济学中是指纯效用解,合作双方先将双方共同的效用之和做大,不管分给自己的效用是多少,能够将效用最大化的那个点就是聚合点。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思想。

        指望企业与农户之间存在集体主义思想是不现实的,纯效用解多见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如苏州“太湖农耕”——苏州当地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整合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如草鸡、蜂蜜等,聘请专业经理人推行公司化管理,一方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打造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统一平台,不断提升“太湖农耕”的品牌知名度。


  • Nash解:“博弈”型互相妥协

        以下棋为例,双方棋手都会尽可能地通过将有限的子力资源配置好,控制最多的地盘达到最终赢棋的结果,而在区域公共品牌合作共建中,各方合作主体均会积极为自身争取最大利益,如何通过均衡各方利益实现各方满意,往往涉及到多轮博弈。

        在经济学中,Nash解指合作双方都无法提出异议的解,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如果有一方对Nash解的分配方式不满意,提出了一个新的分配方案,并威胁对方如果不接受新方案可能导致合作破裂,对方在考虑到合作破裂的风险后仍然坚持 Nash 解的分配方案,拒绝新方案。

        Nash解常见于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即农户根据其自身或自身所在组织与农产品的买方签订的购买订单,组织开展对应的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有“企业+电商+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也很常见,作为一种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的合作模式,其中伴随着不断讨价还价的谈判过程,这样去找到一个利益聚合点——在这一点上双方都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反对意见。


  • Kalai-Smorodinsky解:“分红”型要素分配

        在股份制公司中,分红往往按照各方出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通过投入的要素比例来进行利益的分配,类似于区域公共品牌中“Kalai-Smorodinsky解”概念。Kalai-Smorodinsky解指的是合作双方根据自己对合作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来分配合作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该解蕴含着按要素投入进行分配的思想,充分考虑合作双方为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并根据各自的投入比例来分配合作收益。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Kalai-Smorodinsky解主要体现在品牌联结机制上——如何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拥有成熟销售渠道的大企业品牌来说,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否值得投入?而小企业又倾向于“搭便车”,品牌建设主动性弱,产品品牌的载体——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若按要素投入分配利益,不管是以劳动力、土地还是资金投入,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信息是否对称,否则很难说清楚利益的来源,最后投入最多的一方,难免会被质疑“假公济私”。

        因此,为解决公信力问题,部分地区选择成立国有企业来运营管理本地的区域公共品牌,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可作为股东入股,如盐池滩羊——由盐池县财政局出资,成立了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小米——由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山西省粮油交易中心入股组建了山西小米运营中心有限公司。


        以上四种“聚点解”中,共同的原则在于公平,而社会习俗是判断是否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习俗包括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等,所以历史文化积淀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蕴含着多方利益博弈,但实际上体现着地域文化与社会信任的本质。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